您正在编辑的是:内容详细页
 重置模板  模板另存为  我的控件库  锁定桌面

扎根农场写春秋 热心公益美名扬
——记2021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黄志明

  

发布时间:2021/9/28 11:53:00 作者: 来源: 字体:

  

  近日,省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名单,湛江多人上榜。其中,广东农垦东方红农场有限公司黄志明获评“敬业奉献好人”。

  作为一名扎根农场一线从事农业种植的普通职工,黄志明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贡献了一份力量,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技术攻关助力香蕉丰产丰收

  黄志明是茂名信宜人,2010年5月进入农场,现为广东农垦东方红农场有限公司自营经济发展管理办干事,主要负责农场香蕉种植基地的管理工作。

  他告诉笔者,东方红农场土壤肥沃,温度适宜,非常适宜种植香蕉。但由于受香蕉黄叶病影响,近年香蕉的产量不是很稳定。“香蕉黄叶病,又名香蕉枯萎病,染病香蕉树逐步枯萎死亡,被称作香蕉的‘不治之症’,也是威胁全球香蕉种植业的最大杀手。”黄志明说,为了避免黄叶病侵害,保证香蕉产量,多年来他们团队一直在摸索。目前,他们已经摸索出一点门道,就是提前预判,预防为主。一方面,改良引进抗菌蕉苗种植;另一方面,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多措并举,有效减少了黄叶病的发生。

  “我们正在试验香蕉留头第三代种植,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黄志明说,在香蕉种植降本增效方面,他们团队也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主要是推广香蕉留头二代三代技术,在保证产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香蕉经济效益。

  湛江地区台风多发,香蕉最容易“中招”。为了减少香蕉被台风刮倒的风险,他们根据香蕉11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灵活选择在当年5月份种植,次年四五月份收获的种植模式,尽量避开7至9月的台风多发期。此外,还加强田间管理,在香蕉出果时安装防风桩,可以抵御12级以下台风,助力香蕉茁壮成长。

  多年来,在认真履行好农场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他一直怀揣成为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英勇争先奋战抗疫一线

  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为管好“菜篮子”保供应,黄志明勇于自荐,全程担负起农场保供应种植的香芋小南瓜等短期作物240余亩的种植管理工作。从备耕、青苗培育、田管到收割供应,他驻扎在田头两个多月。

  疫情期间,农场广大职工群众农资购买和农产品外销成了最大的难题。黄志明第一时间收集广大职工群众的农资需求,把一批一批农资及时送到田头。在农产品销售高峰期,他利用多年的人脉资源,多次积极联系商家前来农场收购相当一部分职工无法销售的辣椒和玉米等农产品。提及黄志明,农场职工三哥就竖起拇指啧啧称赞,称当年正是他的帮忙,自己种植的南瓜才寻找到客商,不至于烂在地里。

  期间,为确保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农场党委决定组织人员利用背负式喷雾器对全场办公场所和职工生活营区进行消毒。黄志明得知情况后,认为人工操作工作量太大和过于辛苦,他马上无偿提供自己改装的农用喷药机作为消毒工具。经过开展三次累计七天的消毒工作,农用喷药机出现喷雾杠断裂、水管爆裂等多种情况,但他并不后悔无偿提供机械,还为后期小区域消毒无偿提供6台背负式喷雾器,赢得农场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

  此外,受疫情影响,当时在农场务工的外地砍蔗工也是人心惶惶,有的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返回老家。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加上当时农场正处于用工高峰期,为了让民工留下来安心工作,他每天忙完一有空就往民工宿舍赶,给民工送防疫物资,跟他们谈心聊天等,最终打消了民工返家的念头。

  因为英勇争先奋战抗疫一线,2021年,黄志明被授予“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荣誉称号。

  爱心善举广为传播

  去年初,武汉因疫情封城后,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力量为湖北省和武汉市捐献各类防控物资和食品。黄志明主动联系捐献物资机构,将自己种植的10多万斤南瓜捐献到武汉,为武汉人民送上了属于农垦人的绿色“爱心”食品。

  据了解,这只是其爱心善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热衷公益事业,乐于助人,谁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乐意帮助;农场及附近村庄修路架桥需要捐款,他也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近年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上万元。

  2018年,根据组织安排,他负责帮扶农场困难户许某。通过多次走访交谈,他了解许某的思想动态,并跟其一道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当获悉许某想种植辣椒而缺成本时,他毫不犹豫借其2万元作为运营资金,当年恰好又遇上好年景,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在黄志明几年的倾情帮扶下,许某终于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时至今天,他们还保持“亲戚”关系互相往来,被传为佳话。

  “这些都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黄志明说,作为农场的一份子,能帮就帮,尽力而为,“毕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嘛”。

  (来源:湛江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