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编辑的是:内容详细页
 重置模板  模板另存为  我的控件库  锁定桌面

创新驱动 示范引领
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的湛江农垦

  

发布时间:2019/10/8 11:24:00 作者:湛垦宣 来源: 字体: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重大举措,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全符合广东的省情农情。我省历来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其定位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增长极,列入重点项目予以推进,出台标准予以规范,加大投入予以支持,强化科技予以支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壮大了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取得了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作为农业国家队的湛江农垦,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和城市安全食品两大主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8月,广东农垦湛江垦区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9月,获批创建第二批国家(蔗糖)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国家大宗物资——(蔗)糖作为主导产业,打造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开展膜法制糖科研试验,努力打造集蔗糖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示范、品牌营销、现代服务和文旅融合互动发展的“中国糖谷”。2018年8月,获批创建第二批省级(剑麻)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剑麻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改善设施装备,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剑麻航母”产业园。2019年6月,获批创建国家(剑麻)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剑麻为主导产业、畜牧为辅助产业,将园区建成集剑麻标准化种植、加工、研发、检测、物流、商贸、交易、旅游等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现代化标杆园区。

  广东省农垦总局牵头,湛江农垦局具体实施,各相关单位、部门密切合作、统筹协调,按照党建建园、党建强园的要求,秉承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的初心与使命,创建“一盘棋”、执行“一张图”、创新“一条路”、凸显“效益第一”,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蔗糖(国家)产业园创建如火如荼,效益凸显,计划投资4.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亿元,20个创建任务(项目)已完工18个,其余2个预计今年10月份完工,整体建设进度达95%以上。剑麻(省级)产业园重点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00万财政补助资金建设6个项目,现已完工项目1个,已开工项目4个。剑麻(国家)产业园已编制完成1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重点利用1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建设11个项目。

  发挥好农垦“国家队”作用

  农垦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屯垦戍边、保障供给、培养人才的特殊组织和战略力量,从成立之日起就用特殊方式肩负起特殊使命。长期以来,农垦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放在首位,把职能定位聚焦在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四梁八柱”已经搭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已经明确,农垦系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发挥好“国家队”作用,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继续走在前做表率创一流。

  湛江农垦位于广东省西部的雷州半岛,是一家以开发、种植、加工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一二三产业均具规模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集团,成为粤西乃至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73万亩,其中已开垦利用土地面积160万亩,下设41个企事业单位。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4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0个。

  农垦改革发展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骨干和代表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农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突出矛盾和复杂问题的前提。因此,抓好产业振兴至关重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垦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2017年全国唯一一家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国有农业企业,湛江农垦在蔗糖、剑麻等产业园建设方面迎来新的机遇。

  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优质农产品生产保障基地的战略需求。湛江农垦作为中央直属垦区之一广东农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在湛江创办时间最早、经营规模最大、从业职工最多、跨地域最广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有利于湛江农垦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城市安全食品两大主业的保障力量,加快形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走出去”发展的骨干力量,推动粤西乃至广东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在需求。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是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的必然路径。湛江农垦通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集聚产业发展资源要素,提升园区科技水平,加快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垦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开创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集聚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湛江农垦通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进一步整合现有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吸引更多的资源向产业园聚集,以加快形成从科技研发、种苗培育、种植、初加工、制品加工、精深加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互相渗透、互相提升,赋予农业更多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提升农业和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科技教育等功能,促使垦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从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2002年以来,湛江农垦进行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核心的多方面的改革创新探索,使农垦这个老国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但仍面临农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三产融合程度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等问题。为此,湛江农垦通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加快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更大程度上带动垦区职工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垦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高科技支撑产业聚集独具特色

  蔗糖产业园获批以来,主要规划为“一园、一区、两基地”:“一园”,即热作农业科技园,面积9678亩;“一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及展贸区,面积1090亩;“两基地”——即甘蔗高产高糖高抗示范基地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14.45万亩。

  在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一个信念:坚定走科技创新驱动路子,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的高效循环经济,积极推动物理(膜法)制糖新工艺试验,提升产品质量。

  太空育苗,正是产业园的“黑科技”之一,目前,曾经“上天”的广垦1号、台糖79等都在精心培育中,其中甘蔗种苗“广垦1号”早熟含糖量超过13%,比普通品种高了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亩甘蔗可增产蔗糖51公斤,仅此一项,有望增加4000吨的蔗糖产量。

  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产业园种植甘蔗近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8727亩,聚集10多家相关企业,实现社会总产值40.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5.5%,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加工转化率达100%。

  短短两年就取得如此巨大产值和高转化率,也离不开机械化和高科技的精准发力。目前,产业园拥有各类农机设备552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基本实现农作物耕、管、收全程机械化。

  2018年年初,国内首批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在产业园糖厂中试车间成功试产,一举颠覆140余年传统制糖工艺,制糖技术更环保、品质更高、成本更低。这项技术是广垦糖业集团和中科院过程研究所进行合作的成果,目前是全球首家采用物理制糖的糖厂。这项工艺技术革新,不但可以推动南方的蔗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可以移植到北方的菜糖制造业上。同时,估算因糖业技改而产生设备制造市场,总量逾4000亿元。

  剑麻产业园以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广垦东方剑麻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国有农场和家庭农场为枢纽,建立了1000亩以上种植基地9个,2000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适度规模经营占比为90%以上。种植剑麻6.7万亩,剑麻平均亩产达6500公斤,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万亩,每亩平均单产8500公斤。农机化率达到78%以上,剑麻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0%。

  产业园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剑麻科研体系。拥有国家剑麻种质资源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湛江剑麻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剑麻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及湛江农垦科研所、剑麻农业推广站等科研单位,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剑麻专委会挂靠湛江农垦局,由局领导兼任主任,剑麻科技创新支撑有力。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湛江剑麻综合试验站与湛江农垦科研所、东方红农科所合作组建了广垦剑麻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新材料3个(东495、东556及东1号抗病材料),新生产技术6项。

  汇集全球剑麻种质资源。农业农村部剑麻种质资源圃是国内热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剑麻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护国内外剑麻原始种、野生种、杂交种和杂交后代优良品系等种质资源约140多份,与航天神舟生物集团合作培育航天品种,为剑麻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提供中间材料,为国内外剑麻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提供可靠资源保障。其中2017年,为中科院华南植物所的海岛剑麻育种提供种质资源,服务“J项目”领域。

  制定全国剑麻行业标准。农业农村部剑麻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具备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剑麻产品各项品质指标检测的能力,牵头制修订剑麻类标准多达46项。

  “三产融合”打造增长新高地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建好产业园,经济效益是目标,选准产业是前提,三产融合是关键。产业园聚集着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在蔗糖产业园,两年来培育和壮大年产值超40亿元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超20亿元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产业园坚持蔗糖产业与畜牧养殖结合、与果蔬产业轮作。通过建设黑膜沼气池、沼液收集池、集污池及购置固废弃物治理等资源化利用设备,实现沼气年发电76.65万千瓦时,年产有机肥1460吨,构建“养殖业—粪便—沼气—甘蔗/果蔬生产—养殖业”和“蔗叶综合利用”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2万亩,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减少化肥施用量近20%,节约生产成本10%以上。通过蔗渣蔗叶回炉供热及制造碎粒板、废糖蜜生产酒精和滤泥制成有机肥回田等方式实现甘蔗“吃干榨净”,创建期实现循环经济效益1.8亿元。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产业园“三品”认证比例在90%以上。

  在产业园里的蔗糖文化展示馆——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石碑上的“糖史馆”、品种多样的甘蔗苗、巨大的棒棒糖建筑……甘蔗种植、蔗糖提取、炒糖制糖……从蔗糖原始状态到成糖的一切历史和制作工艺都能一馆了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愉快的游览中得到制糖科普。

  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产业园走出了新农业模式,也为可持续发展打造新的增长高地。据悉,下一步还将加大投资建设广东农业公园、生态民俗、房车营地、全龄研学项目等;并预计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农资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为产业园提供12万吨蔗糖仓储服务,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

  在剑麻产业园,园内发展有剑麻种植企业4家、初加工企业6家、制品加工企业3家、种养结合的循环绿色发展企业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98%。并控股利用麻汁废液进一步提取剑麻皂素和单烯的医药生产企业2家,形成了从科技研发、种苗培育、种植、初加工、制品加工和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废渣废液的绿色循环利用。

  产业园形成了从科技研发、种苗培育、种植、初加工、制品加工、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的完整产业链。以剑麻主题公园为载体,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综合开发为特色、休闲旅游为辅助、职工增收为目标,聚集湛江独特的南亚热带农业、旅游、科技、景观等多种资源要素,辐射带动整个湛江现代农业的全面立体开发,示范引领雷州半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模式,走循环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道路。通过麻汁废液进一步提取剑麻皂素和单烯用于医药生产,麻渣回施甘蔗田及用作畜牧饲料。采用“猪粪-沼气-生物有机肥-剑麻(甘蔗、菠萝、橡胶等)”农牧结合及能源利用生态养殖方式,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使生态养殖走在广东省前列。加快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进程,积极打造绿色农业区域品牌。产业园“丰”牌白砂糖和“福绿香”红薯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拥有“绿海”和“黑加宝”无公害生猪品牌。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

  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蔗糖产业园,两年多来坚持以国家大宗物资——蔗糖作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既有优势,示范带动作用凸显,先后引入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近万人入园就业,实现社会总产值40.2亿元。

  坚持示范惠民,采取赤眼蜂防治螟虫技术,不仅达到节本增效,虫危害率从30%下降至11%,还实现年产脱毒健康种苗达1000万株以上,带动周边农村良种率提升至60%以上。

  与此同时,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工和农村务工人员近3000人次。建立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先后种植菠萝、香蕉、火龙果等40多个优质品种1200亩。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和科学施肥,通过种苗供应和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南菜北运”优质果蔬基地近30万亩,年创收近60亿元。

  “这片红土地是我热爱的地方,回来是正常的。”产业园新农人陈晓军说,在外出打工多年后,他毅然回来接下50多亩土地,开始自己热火朝天的新生活。在确立“保主业(甘蔗)、上副业(火龙果)”经营思路后,经过一番搏杀,2018年经济效益突破100万元,一举成了产业园发家致富的大户,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更好帮助农民和职工响应国家政策创新创业,积极探索“股份+”等增收模式;投资500万元探索折股量化新模式,利用财政奖补资金以类似优先股的形式为蔗农入股糖业公司,让蔗区蔗农成为股东享受“股息+分红”,项目已顺利实施2个周期,累计为8944户蔗农提供80万元的股息分红,让农户直接分享产业园惠农扶农政策。

  在剑麻产业园,通过订单农业、贴息贷款和免息借款等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剑麻产业,分享产业园惠农扶农支农政策,其中2018年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万元,高出当地63.38%。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扶贫号召,通过提供健康种苗和技术,带动土壤贫瘠的廉江贫困农场和揭阳农户3000户,种植剑麻近30000亩,利用剑麻生物特性,有效改良土壤,实现“农富+地富”,真正做到产业脱贫。

  种养风险共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三者各为经济实体,相对独立,公司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分别订立生产经营合同,从种到收,除自费投入外,公司可借资给基地,基地垫资给农户。在收购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叶片价格市场联动机制,按机制麻片收购价与纤维及制品销售价联动,提高农户剑麻种植积极性。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公司与农户、基地连成一体,公司提供种苗及技术服务,基地提供土地及农资采购服务,农户提供种植管理服务,三者紧密协作,有机融合,有效撬动各方资金,形成高产高效的剑麻联农带农富农种植模式。

  扶贫带动方式。选择湛江垦区的红江农场、东升农场、黎明农场、长山农场,揭阳垦区的葵潭农场、东埔农场,推广剑麻种植,通过种植示范、种植技术服务等方式,并建立配套加工设施,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剑麻种植,做到产业扶贫。

  合作模式多样化。集团进行资本投资,农户负责田间管理,签订劳务合同。农民可以在基地务工,也可以进厂从事加工,增加了劳务工资收入。农户或合作社以生产资本与集团合作,按股份纳入集团,农户经营管理剑麻生产,集团负责剑麻收购,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及股份分红。

  党建建园强园效益凸显

  湛江农垦不断巩固和夯实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不断推动党建工作由虚功向实绩转变,在产业园建设上发挥了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广东省农垦总局成立产业园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湛江农垦局成立产业园管委会,由主要领导任主任,并成立产业园专业化运营平台公司(局领导兼任法定代表人);实行从农垦总局到湛江局、运营平台公司的3级管理机制,实现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和权责协调的高效运行管理。建设过程中规划指导、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等环节,各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共同推进产业园建设。

  管理规范决策科学。建立“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凡属产业园“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坚持“先党内,再提交”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优化决策流程,完善议事规则,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各级媒体和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大力宣传产业园发展的主要思路、措施,宣传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的良好环境及优惠政策,宣传产业园诚信为本,生产放心、优质农产品的理念,吸引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宣传湛江农垦在产业园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引导职工逐步接受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运作的理念,营造产业园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组织促发展。近年来,产业园各建设单位围绕“一场一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施“党建+产业”的新举措,使党组织与产业链、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广前公司围绕中心工作打造“红色驿站”党建品牌,设立以甘蔗示范基地为基础的甜蜜家园、以农科所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科技家园等项目基地8个。在剑麻产业园项目建设点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全力推进万吨剑麻制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全面激发剑麻产业发展新动能。红星农场构建“党建+产业园区”品牌,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新成立产业园党支部,支部牵头成立宣传推广团队,产业转型工作进一步推广。东方红农场11队党支部引领模拟股份制合作,发动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支部引领职工增收致富。

  当先锋作表率。产业园选树各级党员示范岗、先锋岗,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打造“党建+绿色农垦”品牌,“党建生态林”“党建百果园”“四化工程”,2018年宣传发动党员种植“党建红林”“党建生态林”500多亩、74万多棵,在园区创建“党建百果园”,种植水果1200亩、41大类,把党的优势与垦区经济发展有效融合,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建立党员服务队287支,招募队员4183名,开展服务活动1200多次,参加党员达7000多人次,帮扶对象12000多人次,充分发挥垦区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按照“党员+农户+产业”的模式,把党课上在田间,把党员示范岗设到地头,不断拓宽“培”的方式,提高“带”的能力,完善“服务”体系,让党员干起来、群众动起来,已有多名致富能手递交入党申请书;园区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走上产业致富路。